人物风采

校园风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黄魁吾:从容,与境遇无关
来源: 人物风采    作者: 王佳宁 李想 杨阳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18日 00:00   

   核心提示1947年,他进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从此与河大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他留校任教,直至1989年离休。

     1943年,他与妻子结婚,至今已走过71个春秋;1965年,他的女儿出生,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脑瘫,至今也已达49载;如今的他,已89岁高龄,在本该颐养天年,笑看夕阳的时候,他却在照顾着自己同龄的爱人和近50岁的女儿,两年前,他还要照顾100多岁的老母亲。他,面对困境,没有抱怨,活得淡然自在,在老年公寓完美诠释着儿子、丈夫、父亲的三重角色。他,就是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离休教授——黄魁吾先生。
    
见到黄魁吾老人时,他轮椅上的女儿坐在走廊的一头晒太阳,嘴半张着,不时发出咕咕哝哝的声音,胳膊不受控制的来回挥动着,整个身体向右倾斜,让人担心她会不会突然从轮椅上摔下来。

再过50你还是我的孩子

     黄老师所在的老年公寓在开封北郊。这天刮大风,气温降得突然,每个人的穿着都表现出对这季节交替的无所适从。

    走进2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三张单人床占了大部分空间。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来客,笑容满面,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神情与墙上装饰画的老寿星有几分相似。

     因为妻子和女儿无法控制大小便,两张床上都铺着塑料膜,睡觉的时候,就把上面铺上一层薄布,便于清洗。正对着门的,是两张木质桌子,摆满了做饭用的瓶瓶罐罐,保鲜盒里放着早上吃的糊状食物。黄老师每次都会把固体的食物放在榨汁机里做成流食,在护工的帮助下,喂进老伴儿和女儿的嘴里。

      49年前,黄老的女儿诞生。本是件大喜事,但不到一年,黄老发现女儿与正常的孩子不同,不会坐,不会爬,甚至不会自己翻身。四处奔波检查后,夫妇俩不得不接受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的事实。从此,他们走上了极其艰辛的求医之路,针灸、吃中药,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女儿小时候针灸的地址。一晃39年。看着女儿忍受治疗之苦后,病情毫无转机,黄老夫妇最终只好选择了保守疗法,仅依靠吃药缓解病情。如今又是10年过去了,黄老也已经89岁,他虽然感叹自己岁数大了记性差,却依旧将女儿吃药的时间记得清清楚楚。

     “女儿陪在身边,是我们的福气。她可是我们的开心果。说到女儿,黄老脸上没有想象中的悲戚。每天他都推着女儿在走廊上散步,一圈75步,4300步,女儿为他计算着时间,每一步,他都迈得踏实而满足。黄老还为此做了一首诗:
“84
岁的老爸推着44岁的女儿
在长廊里
由东往西
由西往东……”

    “‘离离原上草,后一句是什么?采访空隙,记者试着与他的女儿进行交流。……岁一……枯荣……”她的发音和语调很难让人听清说的是什么,但是,黄爸爸听到却会哈哈大笑:不是窟窿,是枯荣啊。我们丫头还会背诗呢!

    “我年纪大了,有时照顾她确实感觉力不从心,但别说50岁了,就是100岁,我也是她的老爸。他用轻的不能再轻的语调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沉甸甸的父爱,却让在场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如今,他已经将财政大权全部交给大儿子,这是我丫头和老伴儿的生活基金,万一我以后有什么意外,她们的生活也有保障。

对妻不离不弃七十载共担风雨

     去年是黄老和老伴结婚70周年。世界上度过白金婚的夫妇并不多,但现在,老太太已经不认识黄老了。

     黄老的妻子患上脑萎缩已多年,如今已经忘记了所有人,包括孩子。她坐在轮椅上,脸转来转去,看着我们这些来访者,眼神空洞。输液时,针扎在她布满青筋、干枯瘦瘪的脚背上。为防止妻子的脚不受控制地下垂,黄老在护工离开后,立即坐上她对面的小板凳,用毯子包起她裸露在外的脚,一边托着,一边跟我们说话,时间长手酸了,就换另一只手继续托着,不时地看一看老伴儿的脸,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暖流已汇入心里。

     “我跟老伴儿是所谓的娃娃亲,结婚前没见过面,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打过架,虽然日子过得很平淡,却很和谐。老人谈起和老伴儿的感情,原本和蔼的脸上更多了抹不去的笑容,甚至说自己和妻子是天作之合。老太太生病之前,家里的大小事宜都是她一人料理。不仅要照顾女儿,侍奉母亲,还要照顾黄老的两个妹妹上学。老伴儿这辈子跟着我没少受苦,我现在为她做的,也只有这些了,黄老的语气中满是心疼与愧疚。

     七十年风雨同舟,自始至终不离不弃。

     进门右手边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中,黄老师站在妻子和女儿身后,双手自然地搭在两人的肩上,腰板笔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也许,这个家庭在苦难中,已经酿出了甜蜜的汁液。

生活的从容,与境遇无关

     风很大,窗外几棵竹子的声响如它的色泽般清爽。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这是黄老的话。他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早上5点起床,和护工一起给老伴和女儿收拾好,准备早餐,8点开饭。年年月月,从未抱怨。

     两张木质桌子上,生活用品堆得很满,但也不乱。一副用布缠着支架的老花镜躺在上面。黄老说自己现在眼神不大好使了,但就是喜欢读报,一般是《汴梁晚报》和《参考消息》。门口方向,一个高约两米、上下六层的柜子里放满了书,包括文艺、医疗保健、哲学理论等等。他年龄虽大,却一点不落后于时代,有空了,他就用电视上网搜国际国内新闻,其中最关注的便是中央四套的《海峡两岸》。

     眼前的老人,穿着一个黑色的马甲,灰色的毛衣袖口已经被磨花了边。他从来没有穿过150块钱以上的衣服,多是趁超市打折处理时买的。工作期间,就算去上海、福建出差,他也很少坐软卧,往往都是一硬到底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客观环境很好,就一定要把握机遇,有了你们,河大更有希望,中国才会富强。

     四年前,他也是一个孩子。102岁的母亲虽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广播,且过耳不忘。与母亲讨论《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他总是很羡慕母亲丝毫未衰减的记忆力。在黄老师的描述里,这是一个干净勤劳的女人,她一生自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男不吃祖上饭,好女不穿嫁妆衣。母亲对知识的渴求和自强的生活态度,成为影响黄魁吾的关键因素。

     一天早上,给床上的母亲翻身时,发现她走得安详。黄老并未过分悲痛,生与死本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死后又归为物质,回到世界中去了,不过换了种形式而已。黄老研究哲学几十年,淡泊,就是他的生活态度。

 “我之前学过英语、日语和俄语,但是年龄大了,记性很差,一句俄语都想不起来了。谈话间,黄老说自己总是记不住人名,请我们谅解。但他的思想也从未停止:人生路上万重山,强者眼中若等闲。不畏险阻勇攀登,美好风光在眼前。老人创作的这首诗,应该就是他一生淡泊、无所畏惧的力量吧。

 结语:采访过程中,黄老师一直在询问河南大学的发展近况。有些问题,虽然我们也不能圆满解答,但从黄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这位89岁老校友浓浓的河大情缘。泱泱河大,芳草之情。正是因为有了如黄老师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百年精神才得以传承,河大振兴之梦才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