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小学生活在开封二师附小度过。当时可能还没有素质教育这个提法,但是,小学恩师们的学识、才华、情操与敬业精神,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及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奉献,至今没齿难忘。陈年往事朝花夕拾,捡起几个片段吧。
我的器乐启蒙是班主任王文粹老师,当时教我们的语文。王老师多才多艺,组织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学乐器。当时笛子应是最便宜的乐器之一,1角多一只,十几个同学人手一只,聚集在王老师周围,利用早晚课余时间从最基本的学起,当第一次能吹出声音时是多么兴奋。二胡太贵了,要4元多一把,同学们买不起,王老师就用自己的二胡手把手地教我们。没有请客,没有送礼,更没有什么辅导费,老师只有投入,连笛膜都是老师拿出的。就这样,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在乐器上得到1234的初步启蒙。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都没有在器乐方面继续深造,真感到有点儿愧对恩师。
我在小学阶段得到的另一个课余学习收获就是无线电了。当时一点儿也不懂什么调幅谐振检波等概念,就是想有个自己的收音机。几个同学在一起,想方设法借来几本《无线电》杂志,由于只允许看一两天,几个人分头一字一句抄下来,电路图一笔一笔描下来。然后依葫芦画瓢按图索骥,正规的元器件买不起,就因陋就简,跑废品商店,一分钱一个的电容,五分钱一卷的废线圈,三合板做基板,旧纸盒当骨架,红铜块用煤火烧热当烙铁,连耳机都是吸铁石上缠线圈自己做的,只有检波用的矿石是从正规商店买的。架天线,埋地线,第一台矿石收音机就这样发出了刚刚能听到的微弱声音。兴趣产出成果,成果激发兴趣,一步步地由单调谐升级为双调谐,半导体二极管代替矿石,改进天地线,音量不断加大,收到的电台不断增多,不用电的收音机成为当时我的一个重要伙伴。我的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及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从小学开始启蒙,在小学打下基础。
当然,这种也可称之为素质教育的学习虽然显得有点儿不系统不正统不完善,可以指出这样那样的缺陷,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个经历在我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1978年3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进入河南大学物理系学习,以后作为一个电子学光电子学物理学方面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上做出一些工作,而且还能一直保持着对人文艺术科学的兴趣,并进行一些边缘交叉学科方面的探讨,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感谢母校的恩师们!
注:原文发表于2018年4月11日《开封日报》
毛海涛教授写给《静音沉璧》的小诗:
文墨飘香润四方,
科海泛舟耀星光。
子夜书声传古韵,
文思泉涌谱华章。
静听天籁心如水,
音绕梁间梦魂长。
沉醉东风花间月,
壁影斜阳忆旧乡。
【作者简介】

毛海涛,男,中共党员,汉族,籍贯山东高密,1954年生,1974年参加工作,1982年元月河南大学物理专业毕业。1992年任副教授,1997年任教授。曾任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院长。社会兼职:曾任中国商品学会理事、全国质量工程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物理学会理事、河南省检测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子技术、激光应用技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 CHD系列激光针灸仪等科研成果受到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并获多项省级以上奖励。与部队系统联合研制的2项军用项目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奖。激光光纤活动耦合器、多模光纤连接器等1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出版《激光原理与技术基础》等教材10部。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开封市优秀教师、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大学十佳教工等,入选评师网电子及电气专业非211院校类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来源:“静音沉璧”公众号 2月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