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又到了2月18号,我的从教52周年纪念日。上午10点要给本科生讲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两课时。给本科生连续上课47年对于高校教师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我期望她是50年。下面是我从教50周年的一点儿感想,略加修改。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向手懒的我此刻也想码几行字以示怀念。50年前的昨天(1973.2.17,阴历元宵节)下午三点,刚刚高中毕业的我正在和生产队社员们一起说说笑笑地在村前挖泥塘,时任大队副书记刘海敬把我喊到水塘岸边通知说,经大队党支部研究并报公社批准,选派我到刘楼学校担任民办教师。次日早上八点刘海敬书记领着我到学校找靳书声校长报到。刘楼学校是我的小学和初中母校,简单寒暄后,靳校长给我安排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自此年仅16岁的我走向了教学工作岗位,薪酬定为中教二级(每天9工分,满分为10分;外加每月6元津贴,最高7元)。

当时是春季招生,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每级招生一个班,小学是每个大队都办学,初中部涵盖三个大队学生。学生报到后方知初一班和我同村同岁的有几个玩伴儿成了我的首届学生。作为副班主任和主课教师,配合初中一、二年级班主任,凭着一腔热情,和其他同事一起在课余时间一边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种试验田、打麻绳、制教具、扎雨伞、到汾河挖砂礓打机井套),一边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5个学期教遍小学1~5年级和初中1~2.5(1970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全国由秋季改为春季招生,1974年教初二时又改回秋季招生,学生延长半年毕业)年级的数学课程。
为此,一年后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时,还被学生们贴了一面墙的大字报,说是狠抓学生业务学习,受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影响,并在学生班会上做了检讨,也算是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吧,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不动摇。豫剧朝阳沟中栓保的“党叫干啥就干啥,绝不能挑肥拣瘦讲价钱”的一句唱词充分表达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精心敬业,一心向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是报效祖国的理念和志向。
记忆犹新的河南驻马店75·8洪灾(堪比唐山、汶川大地震和1938黄河花园口决堤)前,大队党支部让我填了入党志愿书报送公社革委会,公社革委会把仅有的推荐上大学名额给了我(当年项城县分给付集公社的推荐指标是读大学1人,大专1人,中专3人)。洪水一个月过后,积极参与重建学校和家园,我重新填写“选拔学生登记表”,却没能重填“入党志愿书”(读大学时不发展党员,至今仍为群众)。
1975年10月13日我背着用救灾物资赶制的被褥和10元救灾款,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票价4.3元)从大灾后重建家园时农村暂住的窝棚里来到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数学系读书,是世代务农积贫积弱的我们生产大队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1978年8月10日大学毕业后因执行当时“社来社去,厂来厂去”不分配工作的政策,听从母校召唤回到付集高中任高一高二数学教师(令人惋惜的是我的初中和高中母校都在80年代教育结构改革中被合并掉了)。经全省统考后于当年10月30日让好友到省教委代领派遣证回到母校开封师院(1979年改为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开启了大学本科和后来研究生的教学生涯(命运培养了我走不出的难以割舍的深厚母校情结,到大学教书方知当时学生比老师年长八九岁也属正常)。

本世纪初,虽然省内外多所高校频递橄榄枝,因母校的真情挽留,在河南大学的讲台上直至退休。能在自己的大中小学母校任教彰显母校的厚爱,是我一生的荣幸,因为母校和老师们最了解自己精心培育的学生。


回顾从教50年来,从1973年2月的中小学,到10周年时在河南师范大学(现河南大学)数学系、20周年时在河南大学财经系、30周年时在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0周年时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现郑州商学院)、今日50周年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也曾与友人预约过在信阳学院)的讲台上,职业未变,圆了少年时的教师梦,历遍我国学历教育的各年级教学复杂经历也是时代赋予的一种人生财富吧(当时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五年制,初、高中两年制)。

从河南大学退休后出版的本科生教材
2016年7月从河南大学商学院退休后到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商学院从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期间同时在信阳师范大学(原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和其独立学院信阳学院(原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商学院从事研究生指导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也算是未曾离开河南大学吧。

昨日顽童今日翁,岁月如梭快如风,人生自古谁无老,顺其自然度一生。此时一曲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尚可与春风对酒当歌…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不再携秋水去揽星河……”。辑几帧图片以示对过往的回忆。

【作者简介】

刘建中,男,1956年6月出生于河南项城,河南大学会计学领域资深教授、会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兼大学部副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河南省会计学界代表人物之一。
来源:“静音沉璧”公众号 2月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