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东方文学步入圣经文学
以往数十年,我在河南大学的学术生涯与基督教圣经关联密切,以致有人猜测,我的家庭或许有某种教会背景。其实一点也没有。1983年暑假,我从北京师大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河南大学任教,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张忠义老师问我想教哪门课,我回答“西方文学”。张老师说,河大建校70年了,至今只开出西方文学,还无人讲授东方文学,你就讲东方文学吧。我一口答应,当年就为81级学生开出东方文学课程。那时,国家教委已正式颁布高校东方文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希伯来圣经作为古代东方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我在东方文学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以圣经为元典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并称“二希”,是纵贯西方文化史的两大潜流,为把握世界文化演进的主脉所不可或缺。
1985至1988年,我前往南开大学追随朱维之先生(1905.3.26‒1999.9.1)【图2】攻读古代东方文学,走上研究圣经文学的学术道路。朱维之先生在圣经‒基督教文学研究领域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华人学者,早在1941年就出版《基督教与文学》,对圣经文学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做出充分论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来后,他又率先出版多种论著,推动中国内地进入圣经‒基督教文学研究的新阶段。他带领我和另外两位研究生编出《希伯来文化》,并指导我编成《圣经诗歌》及《圣经文学导读》,分别交付百花文艺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出版。

图二 1987年梁工与朱维之先生在南开大学周总理塑像前
我毕业后重返河南大学工作的若干年间,积极回应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邀约,主编出版了《圣经百科辞典》【图3】。该书由河南大学数十位青年教师、硕士生和本科生联合撰稿,两位资深专家许鼎新、莫如喜教授审订,深孚众望的朱维之先生和陈泽民先生任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先生撰写序言,1991年付梓发行。

图3
这部出自外行手笔的“急就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年饥肠辘辘的中国读者了解圣经的现实需要。由于国内图书市场迄今未出现能替代它的同类工具书,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又发行了它的“图文版”。丁光训先生在序言中论及其意义:“现在,在我们这个人口99%以上不信基督教的国家里,河南大学部分师生经过努力,在我国基督教几位学者协助下编写了这本约有一百五十万字的《圣经百科辞典》,这是十分可喜的,对于扩大我国知识界视野将发生重大作用……能够同这些严肃从事学术工作的朋友们合作,我引以为快。”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注重将自己的科研选题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框架中,以求得到高规格专家认可,研究进程在较高层面上展开。1991年,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圣经文学探奥”获批立项,后于1994年11月19日验收合格(证书编号0050)。1996年,我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获批立项(批准号96BWW010),四年后结项(编号20002559)。2007年,我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年度项目“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互动关系研究”获批立项(批准号07BZW004),五年后以“优秀”等级结项(编号20120862)。2013年,我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获批立项(批准号13BZJ022),五年后结项(编号20180415)【图4】。

图4
2018年,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获批立项(编号18AZJ006),四年后以“优秀”等级结项(证书号20223035)【图5】,目前正由商务印书馆印制成书。这些项目的部分阶段性成果以论文形式先行问世,其中数十篇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专业期刊上。

图5
创办学术辑刊《圣经文学研究》

图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圣经文学研究勃然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竞相写出该领域的论文,但缺乏一块高规格的学术园地来发表,以致创办一个研究圣经文学的专门刊物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我得到学界同仁的鼓励支持,也得到河大领导的明确认同,于2007年创办了汉语学术辑刊《圣经文学研究》。其“创刊词”明示:办此辑刊的目的,是“谋求借助于办刊方式,使我们的研究与国际学术界逐渐接轨,引导并推动中国内地的圣经文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并促进国际圣经学者不断进入更佳的学术境界。”
《圣经文学研究》是中国乃至国际华人世界唯一以圣经为研究对象的汉语期刊,办刊宗旨是“全方位聚焦国际圣经学术前沿,多维度推动汉语圣经学术研究”——既申述其秉持的国际视野,也表明其追求的现实目标。这项工作得到罗伯特·奥特(R. Alter)、勒兰德·莱肯(L. Ryken)、梅厄·斯滕伯格(M. Sternberg)、谢大卫(D. L. Jeffery)等国际圣经文学名家的鼎力支持,他们惠允担任本刊学术顾问,相继发来探索圣经文学奥秘的高谈阔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该刊特设了“马克思主义与圣经研究”栏目,倡导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语境中释读圣经,以汉语的知识、思想、文化和文本资源切入圣经学术,实现圣经文学研究的中国化。就办刊规则而言,则严格奉行匿名评审制度,严守国际通行的出版伦理,在格式体例方面全面执行学术界通用的“芝加哥体例”。
该刊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继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刊印,初为年刊,继为半年刊,迄今已出版28辑,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芬兰、瑞士、瑞典、挪威、斯洛伐克、澳大利亚、博茨瓦纳、以色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呈现出国别多元性,族群多样性,以及性别的整体平衡,在相关领域日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由于明确追求高位运行,持续发表选题新颖、论证深邃、形式规范的学术论文,该刊受到学界瞩目,自2010年起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资讯”“台湾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等收录,2014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辑刊,之后又连续五届入选【图7】。

图7
为了早日进入国际前沿的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期刊数据库,进而成为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17年2月,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联合申请到其国际版的刊号ISSN 2520-0887,进而向国际期刊评审机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提出成为ESCI来源期刊的申请。目前正在逐辑提交样刊,接受相关机构的评审。
2024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基于知网《中国引文库》的被引数据,以及知网用户的下载使用数据,发布“2024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辑刊报告”,《圣经文学研究》榜上有名,位列宗教学学科总计四种入选辑刊的第三种【图8】。

图8
《圣经文学研究》是河南大学唯一的CSSCI来源辑刊,多年为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其办刊工作历来得到校院领导的鼎力支持。2023年3月3日,文学院隆重举行庆祝建院10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我作为十位老教师代表之一,登台接受了青年教师鲜花,感受到莫大的荣耀和激励【图9】。

图9
借此机会,我要向多年来忘我推动这一办刊事业的学界同仁、作者、领导、编辑、学生,尤其青年学者程小娟、侯春林、侯林梅、厉盼盼、邱业祥等,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梁工,汉族,1952年8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79至198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之后在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1985至1988年在南开大学师承朱维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CSSCI来源集刊《圣经文学研究》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在第四届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2014,香港)上被授予“前辈”学者称号。主持完成“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互动关系研究”“《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规划项目。出版《圣经文学导读》《凤凰的再生》《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圣经叙事艺术研究》《耶稣传》《次经导论》等译著多种,发表论文多篇。
来源:“静音沉璧”公众号 3月4号